銅價周五觸及每噸9,200美元(每磅4.12美元)的七周高位,但這可能是今年銅的最好表現了。
銅價周五觸及每噸9,200美元(每磅4.12美元)的七周高位,但這可能是今年銅的最好表現了。
根據巴塞羅那Focuseconomics的一份報告,在3月底對二十多家投資銀行和市場研究公司的調查中,10位分析師上調了對2023年第四季度銅價的預測。
不過,市場對最后一個季度平均銅價的普遍預測仍低于當前水平,約為每噸8,575美元,最低預測僅為6,500美元(Euromonitor),最高預測為10,050美元(德國商業銀行(Commerzbank))。
銅價與中國經濟密切相關,中國占全球銅消費的一半以上。其中,約40%流入了中國的建筑業。
盡管由于綠色能源轉型、庫存處于歷史低位以及供應增長不確定性,需求前景樂觀,但中國建筑業的疲軟令中期銅價預測保持低調。
進口下降
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,在經歷了5個月的下滑后,中國出口意外躍升。但這一數據與其他指標相矛盾,包括出廠價以2020年6月以來最快的速度下降。
雖然煤炭和鐵礦石進口強勁,但海關數據顯示,中國的銅購買量在下降:精礦進口量同比下降7%,未鍛銅進口量下降近20%。
按照目前的速度,今年精煉銅進口量將低于500萬噸,而2022年為590萬噸,而精礦出貨量將遠低于去年的2530萬噸。
由于銅在工業、運輸、建筑和電網等領域的廣泛使用,銅價受到總體經濟趨勢的影響。
總部位于紐約的Neuberger Berman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談到了中國(和歐洲)對全球經濟帶來的“虛幻順風”,并暗示投資者對中國推動全球增長、緩解美國或全球衰退潛力的熱情可能是錯誤的。
這家投資公司說,中國最近以社會融資總量(Total Social Financing)形式推出的刺激計劃相對于經濟規模而言是20年來最弱的。此外,政府的2023年GDP增長目標也是197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,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對財政支持增長的興趣不大。
紐伯格說,投入產品進口的下降,以及澳大利亞、加拿大、新西蘭和巴西等大宗商品資源豐富的貿易伙伴的貨幣缺乏強勢,都進一步證明了中國經濟的疲軟。